为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大潮势不可挡?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于11月26日《国家医保局关于印发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发布,对目前按项目后付费说“不”,“预付费”改革号角已经吹响,趋势势不可挡。

 

5bafa40f4bfbfbedadf37754503fa631aec31f4c.png                                             

  1、按照项目后付费的不足

  按照项目后付费,犹如“医生点餐”“医保买单”,医生只有“点餐”越多才能获得医保“买单”支付的越多。

  在项目后付费模式下,特别是全民医保住院报销政策的推动下,医院病房配置越来越多,尽可能增加病床,医疗设备配置越来越先进,推动医院走上了规模粗放式增长之路。医院绩效激励导向,与医保支付方式相适应,按照项目点值核算绩效,按照收入多少核算计算,激励导向是“多做项目”和“多收入”才能多得,加速了医疗费用上涨速度,推进了“看病贵”和增加了医保基金支付负担,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就医需求增加,有限的医保基金“穿底”风险大增,虽然医保基金筹集水平年年再涨,依然满足医院医疗费用上涨速度。

 

  按照项目后付费模式下,医保部门通过预算总额控制,加上次均费用等考核,用于对医院的医保住院的结算,由于医院与医保部门会计制度及结算时间差异,以及医保检查的“违规扣款”和“拒付款”等原因,导致一些医院“应收医保医疗款”账户较大金额,累积长期挂账,严重影响医院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也影响到医保基金政策的制定,医院说医保欠医院的,医保说超过总额医保不欠,医院与医保都不好处理这本“糊涂账”。

  2、按DRG\DIP预付费势不可挡

  面对“三年自然灾害”后第一波人口出生高峰,62年以后出生的面临陆续退休,按照目前的医保缴费政策,职工退休后个人不在缴纳医保基金,伴随着老龄化加速,医疗消费需求大幅增加,同时,卫生经济规律使然,医院对医保增收驱动不减,医保筹资与支付“压力山大”,2022-2024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最好窗口期”,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大势所驱势不可挡。

  按DRG\DIP支付改革,犹如“医保先买单”“医生配餐”,简称“包干付费”,医保从事后管理走向了事前的管控,DRG\DIP成为医保支付改革管用高效的工具。

src=http___nimg.ws.126.net__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512%2Fc96edc54j00qsyngc0012c000e800dhc.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refer=http___nimg.ws.126.jpeg

  3、DRG\DIP支付改革目标是医保患共赢

  DRG\DIP是基于按照病种(组)预付费,事前确定的病种(组)的支付金额,医保结算方式采取“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倒逼医院在“包干付费”的范围内,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成本支出的最优化,获得合理的病种结余。


例如:DIP模式下A病种分值120,预结算单价100元,医保支付结算方式分析

1.png

假如医院医疗收入有三种结果,分析医保患如何实现共赢

2.png

  从以上三种模拟结果看,传统项目支付模式下,医院肯定会选择1,,多做项目多收入,结果医院结算差额亏损400元。预付费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最大的瓶颈是思想观念认识。

  为何说3是医保患共赢的最佳模式,医保结算支付一定的条件下,医院医疗费用越少,患者自费负担下降,医保支付标准不降低,医院就可以付出较少的成本获得合理的结算差额收益3500元,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成本优势竞争力。特别要关注DRG\DIP支付改革,减少直至取消具体医疗机构年度绝对总额管理方式,对医院竞争力的影响和冲击。

  DRG\DIP支付制度改革号角已吹响,开弓没有回头箭,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必然倒逼医院内部运营管理机制转变,改变当前粗放式、规模扩张式运营机制,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内部成本控制,更加注重体现医疗服务技术价值。

  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与医保支付改革谐振,围绕价值医疗练好内功才是真。


注:本文转载自admin,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18688968381
1868896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