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规划来了!哪些工作目标即将影响到民营医疗行业?
而这些规划中,有很多都与民营医疗行业息息相关,甚至有可能会对民营医院的未来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
“十四五”规划: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今年2月26日,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部门重点整治医疗机构不规范分类和存贮、不规范登记和交接废弃物、虚报瞒报医疗废物产生量、非法倒卖医疗废物等行为,涉嫌犯罪的,务必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除此之外,这份文件还建议医疗机构内部利用电子标签、二维码等信息化技术进行废弃物分类和管理,鼓励医疗机构使用具有追溯功能的医疗用品、具有计数功能的可复用容器,确保医疗机构废弃物的应分尽分和与追溯。
这或许代表着,在接受医废检查之外,未来各级医疗机构还需尽快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将医废处置到位。
“十四五”规划:
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随着国家医保范围的不断扩大,不少个体诊所也开始被纳入医保;虽然各地政策稍有不同,但可以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民营医疗机构也越来越多。
除此之外,商业保险也成为了不少民营医院非常欢迎的合作选择。
一方面是处于国家及地方《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商业保险机构与社会办医联合开发多样化、个性化健康保险产品,与基本医疗保险形成互补”、“商业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医养保险”的支持鼓励;
另一方面则是受国家医保控费等政策影响,民营医院“医保+商保”的运作模式开始流行,特别是一些瞄准高收入群体、走高端路线的民营医院,其属性更适合与商业保险创新合作。
十四五”规划: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虽然目前,在我国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中,社会办医的参与度不高。或者说,在如今公立医疗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分级诊疗”中,一些基层民营医疗机构很难参与其中。
但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社区医疗已然成为了国家力推的趋势,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最终还是缩减大医院门诊量,将患者逐渐转移向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
因为分级诊疗本身就有很大的推进难度,民营医院短期内也很难收获分级诊疗带来的各种红利。但立足社区基层、县域,为百姓提供公立医院难有精力涉足的细致服务,进而培养品牌不尝为民营医疗一大尝试方向。
“十四五”规划:
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医疗服务合作机制”;
“鼓励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类型的医疗业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合作”……
——上述内容均被写入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法》,立法支持社会办医,民营医院建设环境终于有了一个比较“硬”的靠山。
而远程医疗对于政府来说是平衡医疗资源布局的解决方案,对于医院来说是一项服务患者的方式,“互联网+医疗”模式,国家还会继续推进,即使不参与互联网医院建设,民营医院创新远程医疗项目也是大势所趋。
“十四五”规划:
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前段时间,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司长毛群安提到:下一步,卫健委将把中医药纳入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规划建设中,所以“十四五”期间将是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有数据资料预测,2020年中医药市场规模将达5806亿元,在这种势态下,中医机构投资建设自然水涨船高。
从中药饮片、中成药,到中医院、中医诊所等,如今的产业资本已将目光锁定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全产业链,在国家激励下,民营中医机构也将迎来全面发展的利好时代。
“十四五”规划:
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
不只是“十四五”规划,“2020健康中国”行动中,也多次提及,社会应重视社区心理、青少年心理健康、慢病、残疾康复等工作,开展抑郁症、老年痴呆等特色服务。
在康复方向上,相较于一些存在医疗技术壁垒的细分专科(肿瘤、神经),康复、新康复似乎更适合个体户创业,以及抱团式发展,甚至有望在短时间内盈利。
在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方向上,据《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9)》统计,有6.9%的民营医疗机构已将精神医学及心理作为自己的优势专科着重培养。未来,心理诊疗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分儿童心理、老年心理,也可以与中医、康复相结合,爆发出更大的力量。
“十四五”规划:
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老龄化社会引致的庞大医养需求,以及国家鼓励社会办医开设养老院、养老院开设医院的政策, 让“医养结合”成为民营医疗的香饽饽。
10月10日,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还发布了“关于印发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医养结合机构,未来在规范发展中。“医养结合”也能继续发力。
附,“十四五”规划中,与医疗服务紧密相关的第45、46条:
原文如下:
45.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46.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