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到热火朝天程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医养机构又面临着多方面问题。在现实中,各地医养结合时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整体推进效果与社会初期和政策初衷还是有一定差距。那么接下来,鼎信医管将从以下三大层面解析医养结合的现状及可行性:
1、理念层面,医养结合的概念共识: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实践医养结合需要站在健康中国的战略高度达成概念共识。自2015年国家层面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医养结合已纳入健康中国、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老龄化等国家战略和重要规划,针对护理院、护理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康复医疗中心等的标准和规范陆续出台。
因此,医养结合是要建立“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照料”的闭环服务链,使老年人在身体、心理、道德层面都健康而有尊严的生活。
2、供给层面,医养服务的可及性:目前国家推进的医养结合工作中,试点城市采取的供给模式基本上是政府和市场为主对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进行资源配置和服务的叠加。但是散发全部价值的医养结合,并非如此。
因为医疗机构床位运营成本高昂且住院床位资源稀缺,设置养老床位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和资源错配;而养老机构又难以满足疾病风险高发老人群体的专业医护需求。
3、需求层面,医养服务的付费能力:当前医养结合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居民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坚持“供给端降低服务成本,需求端提高购买能力”思路。
在供给端,主要的医疗服务成本要素有四类,即机构的土地及地租、房产房租及硬件设备投入、医养服务费、日常用品及生活费;针对这四类成本费用,主要通过政策倾斜和政府补贴入手,对医养机构的土地房产、硬件设备的财政投入进行减轻补贴;对居民的医疗、康复、护理、日常照料费用进行补贴,对收入水平分级居民进行层级资金补助。
在需求端,政策着力点在于思考如何培育和提高居民的服务购买能力。包括加强基础养老金、职业(企业)年金和延税型个人养老金三支柱养老金体系设计,提高公共养老金的充足性。同时优化医保制度,允许个人账户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商业养护保险产品及支付医养康湖服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