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了解 |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困境


据相关调研,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有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据预测,2023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上升到12.8%。这些数据足以表明我国将进入更加严峻的老龄化时期,对我国养老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随着医养结合政策的不断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实践困境也不断暴露出来,鼎信医管就发展困境进行了以下分类:

 

一、医养资源配置不平衡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主要集中解决疑难病症及承担科研任务,少有专门设立老年病科的医院,因此没有足够配置对老年人的术后恢复、康健照护、精神关怀等“养”方面的投入。但大多数老年人往往会更依赖专业的医疗团队,选择术后仍然留在医院,这就导致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紧缺。

而养老机构则是缺乏医疗资源,目前我国人均养老床位拥有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5%~7%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理论上来说,养老床位理应是供不应求,但养老机构床位闲置率却在50%~60%。原因是为老年人对于养老机构配置的医疗资源不够信赖而发生矛盾纠纷,最终会呈现出养老机构入住率低。


摄图网_501534056_家庭护士和老人握手(企业商用).jpg

 

二、医/养机构有机对接不佳,资源无法共享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独立,这样常常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与健康同时面临困境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得不经常在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与家庭之间往返。现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无法有效对接,使得养老服务能力不高,资源分散无法共享。

 

三、是缺少合格的全科医生队伍

2009年医改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社区全科医生队伍逐渐建立起来,但这些全科医生的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仍然存在着较大差异。

 

患者对社区全科医生的不信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还未建立,社区内的健康管理工作也没有显著成效。

 

四、是护理人员紧缺,护理水平低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内护理人员紧缺,流失率高。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自理能力差,对护理工作要求高且强度大。

 

相关调查显示,一位护理人员需要照顾7~8位老年人,外加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较差,照护过程中突发事故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还需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所得报酬并不能与其工作价值对等,据调查,养老服务行业护理人员的平均薪酬普遍低于当地平均月收入,并且护理人员及其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导致养老护理人员流失率高。

 

另外,养老服务行业招收护理人员的门槛较低,甚至不要求有护理职业资格证书,仅需培训几个月就可以上岗工作,这样难以达到对失能失智老年人专业护理的要求。

 

五、医养结合涉及部门多,难以形成合力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中涉及到至少三个主管部门,其中“医”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养”由民政部门负责、医保费用报销则由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三个部门之间由于缺少互联互通的渠道,往往难以形成合力。




18688968381
1868896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