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的痛点在哪里?如何完美结合是关键


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长寿而不健康、空巢老人多、老年抚养比高等是普遍面临的问题。而新冠肺炎疫情也像一面镜子,照出老年人健康的脆弱性,尤其是集中养老面临的防疫困境。未来,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养老产业的发展等等,能否满足老年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呢? 


14836148.jpg


近年来,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已成趋势,国家出台了多项医养结合的鼓励政策,各地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老人对于医养结合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了。

 

小病可以及早发现、及时介入治疗,大病可以在院内急救或者快速转诊到上级医院,这是多数老人家庭看重的需求。我们在护养院里采访时发现,即便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失能的老人,他们在选择养老院时也是最在乎医疗条件。

 

中国90%以上老人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截至2020年末,中国有3.8万个养老机构,同比增长10.4%;各类养老床位823.8万张,同比增长7.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新形势养老服务有望成为高增长行业。

 

  • 医养结合痛点在哪,如何真正结合?

 

医养结合一个更深的难点,那就是对于一些重症或失能的老人,原本在两种管理体系下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结合呢?

在机构里头,能够把这样两个不同管理下的两个行为,但是对于一个服务对象身上,让它能够更有效地衔接。老人在这样的机构里面,在一张床上能够同时连续地获得照顾的服务、医疗护理的服务、医疗的治疗。 


医学行业 24.jpg


它是一种跨越,这种跨越难就难在了,它实际上跨越了一种体制,跨越了一种管理的门槛。因为一个是一个医疗机构,一个是一个养老机构,虽然在同一个院里头,但由于它的管理体系的差异,有时候需要亲兄弟明算账。

 

因为这两个机构,审批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就是要求的不一样,相对来说医疗机构要求更严格一些。它虽然叫医养结合机构,实际上它是同时具备两种资质的一个机构,而且是不同类的、不同性质的两类的机构,还是要分部门来办理的。


医疗作为一种更具专业性和风险性的行为,需要有更高的管理要求。因此目前,像康助这样同时具备医疗资质和养老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在审批环节上需要分部门办理,日常也要接受两个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适应两套不同的要求和规范。

 

但是,作为医养结合的服务,服务的对象是同一个人、服务的过程也是连续的,但提供服务的主体却因为分工和管理要求不同,角色上要分成不同的人,空间上也要分成不同的区域,导致“一张床”解决老人所有问题的想法无法得以实现。

 

从养的角度看医,这是比较难的。简单说是什么呢?你病了到医院来,医院把所有医院的医疗的环境,无菌的要求,所有的体系化的各种不同的护士安排,我都给你准备好,你来就行了。但如果你想在养老院,乃至如果你在你的家里,这里各种的风险,没有像医疗机构里面已经做好了各种的屏障,使这些风险和隐患,尽可能小概率地发生。

 

这个时候一个简单的理念,变成一个具体的行动,需要做很多体系性的建设。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医养结合所面临的重大的困境。这是深水区,因为这个时候,如果出了问题,一个是负责医疗的这样一些行业管理部门,你是否失职了,这边(民政部门)你是否纵容了。因此从规避这些事情来讲,真正到这个时候,是要找到一个真正解决的办法。


 医学行业 10.jpg


  • 实现政府与养老机构的良性互动

 

据了解,中国多数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仅在50%左右,远低于日本或英国等发达国家80%~90%的水平。养老院收费高、人手少,让有意入住的老人望而却步。

 

德国专家认为,中国养老院传统的经营模式缺乏经济效益,多被视作养老地产项目,远没有达到德国养老服务标准,需加强软件建设。

 

新加坡宜康医疗保健集团执行主席王再保说,新加坡政府提供个人养老津贴,也对养老院运营商提出要求。中国则是市场自由运作,政府在项目建设时给予补贴,但养老院自己负责经营。养老院谁来住、住多久、多少钱,需要政府与企业之间有更好的互动,才能提高运营效率。

 

鼎信医管认为,政府作为养老服务供给的核心与主导,需要在完善制度设计、优化财政支持、强化统筹监督等方面有更多作为,建议鼓励和支持发展互助式养老、“抱团”式养老、旅居式养老以及医院设立日托养老中心等新型养老业态。


注:本文转载自admin-zhang,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18688968381
18688968381